▼
今日立秋
立秋,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。
到了立秋,梧桐树开始落叶,因此有“落叶知秋”的成语。立秋是大节气,天气由热转凉,再由凉转寒的过渡阶段,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,在这一个阶段尤其注重养生。
立秋三候
第一候,凉风至,经过大暑的大雨,暑气渐消,凉风已经由热带吹来的热风改为西太平洋吹来的台风;
第二候,白露降,是指立秋之后早晚温差渐大,夜间湿气接近地面,在清晨形成白雾,未凝结成珠,有秋天的凉意;
第三候,寒蝉鸣,与夏至第二候"蝉始鸣"相呼应。在秋天叫的蝉称为寒蝉,寒蝉感应到阴气生而开始鸣叫。
一场秋雨一场寒,立秋后每降一次雨,气温便下降一定幅度。准备迎接凉爽秋日吧!
立秋饮茶
茶是合着节气、杂揉地域的生灵。不同的季节,饮茶有不同的讲究。
立秋之后,季节交替,余热未消,气候干燥,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,人容易感到口干舌燥、疲乏无力,中医上称之为“秋燥”、“秋乏”,《饮膳正要》也说: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,禁寒饮”。
此时饮茶养生讲究温润之道。宜选择性质温和的茶类,比如青茶、老白茶。
温茶为宜,茶量适当
泡茶多以沸水冲泡,但饮茶以温茶为宜,不宜喝过热的茶,否则会对咽喉、食道和胃部造成刺激,引起不适。同时,饮茶也不宜喝冷茶,因为冷茶对身体有寒滞、聚痰等副作用。
喝茶必须适量,切忌贪多贪浓。饮茶过多过浓,会使大脑过分兴奋,心跳加快,导致尿频、失眠等。
立秋一到,气候渐渐会变得早晚凉爽,但仍有秋老虎肆虐,想要防暑,需要多喝茶。但喝茶有讲究,正确喝茶,方能起到养生的作用。
立秋养生
少喝凉水少吃瓜
清朝张焘的《津门杂记·岁时风俗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:“立秋之时食瓜,曰咬秋,可免腹泻。”
但是,现在吃西瓜要控制了,喝凉水也要控制。立秋提醒消暑的很多办法逐渐要节制。秋老虎的热虽然很热,但只是余热,不是说秋后更热。
立秋一过就有了早晚温差,老人小孩早晚需注意穿好衣物,特别是晚上要盖肚子。春捂秋冻,身体适应变季的过程,需要很谨慎地对待。
贴秋膘不局限在饮食上
在立秋这天,普通百姓家吃炖肉,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、红焖肉,以及肉馅饺子、炖鸡、炖鸭、红烧鱼等。“以肉贴膘”。
不过贴秋膘也要有度,秋天天气转凉,人们的味觉增强,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。再加上气候凉爽,使人睡眠充足,汗液减少,身体摄取的热量往往多于散发的热量,稍不小心,体重就会增加。
其实“贴秋膘”不只是局限在饮食上,在秋天里收敛气机,藏精补精(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),也是最好的“补”。
人在秋天,神气要内收,以便使自己的身体与秋天的气机相适应。如果急躁发怒、伤感,加上秋天的燥气,容易伤肺。所以人在秋天要精神内收,心气平和,方能平缓秋天的肃杀之气。
